李冬娇 张广新 佳木斯,一座资源丰富的城市。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贸易优势,是佳木斯一直以来想要破解的难题。 深入对接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参与“中蒙俄经济走廊”等建设,实施对俄经贸合作升级工程,积极打造龙江丝路带对俄开放门户和枢纽,为佳木斯这座对外贸易桥头堡,带来了无限商机。 面对更加广阔的空间,佳木斯各地锁定“外字号”,添翅生翼,击辑中流,扬帆远航! 外贸联动——放大资源优势 桦南县,是享誉中国的“白瓜籽之乡”。优越的自然资源,优惠的政策阳光,让纷至沓来的游动资本趋之若鹜,水涨船高。 桦南县恒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朝旭,一个勇于创新、敢于冒险的“工匠型”企业家,睿智、诚信,是他做人做事的一贯标准。 从一个当初的小作坊,发展成一个新三板上市公司,恒源食品成为桦南对外贸易的“龙头”老大。 2003年4月,恒源出口第一笔外贸业务。全年400万美元入账,让当时桦南县外贸额一下翻了几番。 2006至2007年,恒源在佳木斯市单个企业外贸出口排名第一。 2015年至今,年出口大约在7000万到9000万美元,占全县外贸总额80%。 近几年,全省出口创汇排名前三。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,企业加快了发展步伐。 以前经营的产品多而杂,传统粗放型的经营模式,让企业有限的资源难以放大。 怎么办? 以“外贸联动”为目标,以放大资源优势为手段,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,企业将产品由多元化向单一化转变。 用好“加减乘除法”。“加”,是加元素、加互联网、加对行业有附加值的东西;“减”,是去除一些附加值低、成本高、给企业利润带来空间小的产品;乘是把资源整合掉乘以任何有用的东西;除是撬动资本杠杆整合资源。 从2007年开始,公司专营“南瓜籽”系列产品、山产品(榛子、红松子)。 从生到熟、从带壳,到瓜籽仁,经过多年努力,发展成为全国单品行业龙头,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 延伸产品产业链、价值链,提高经济附加值,向精深加工转变。 2016年8月,公司与美国休斯顿大学生物科学系建立战略伙伴关系,研发“精准膳食”,产品远销南方省市,马来西亚、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。日生产量达40到50吨,随着技术设备升级,日生产量有望达到60吨。 食品加工企业,视质量为生命,向“质量”要“效益”。 主打特色牌,定位“原生态”“可溯源”。 虽然不靠口岸,但却营造了一条通往外向型经济彼岸的“桥”。 政府为企业提供“店小二”式服务,着力构建“亲清”新型政商关系。 “涉及企业的事,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为企业开辟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,事事从来不犯卡,处处都方便,企业一心只想发展上的事。”企业老总对未来发展信心十足。 借船出海——带动纵深发力 虽属内陆县,但在经贸升级战略中,汤原绝不是“局外”人。 搭乘“一带一路”这列“快车”,发展边贸经济,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,为汤原产品走向世界,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。 2016年,汤原县政府和驻日本黑龙江商会建立联系。今年年初商会秘书长到汤原,就黑木耳销往日本等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。 2017年4月,黑龙江亮子奔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军,与美国东北总商会签订了意向性协议,为黑木耳打入北美市场做足准备。双方将共同努力,深度合作,推动汤原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。 2015年,亮子奔腾生产木耳菌包达到3500万袋,2016年生产了5000万袋,到2018年,企业预计年生产规模将达到1亿袋。 对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企业选派精兵强将远征俄罗斯远东经济圈内寻找商机,扎扎实实筑牢对外出口产品基础建设工作。 科技升级——加速产业支撑 科技创新是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和第一引擎。 注重创新发展,加大科技研发和引进力度,助推我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。 位于桦川县的黑龙江雷博科技公司是科技创新型企业,主要生产镍钛合金牙齿矫形丝、镍钛合金牙齿矫形弹簧。 镍钛合金材料,是一种高科技合成技术,并在整个生产、加工过程中,每一个环节都饱含技术含量。 目前,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市场。去年出口19.12万美元,今年1至8月份,已经出口16.73万美元。 轻工产品出口利润高,目前,已经曙光初现。 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成果,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 彩色涂成镍钛合金牙齿矫形丝是总经理孙海龙研发,并首次申请了国内专利。同类型企业东北三省仅此一家,在全国也屈指可数。企业以外贸出口为主,产品主要出口巴西、哥伦比亚、印度、美国、韩国等国家。 下一步,企业将扩大生产规模,实施科技创新转型升级,增加新品种,计划研制心脏搭桥镍钛合金支架等等,为拓展国际市场蓄势发力。 (下转二版)